北京四中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Fe-56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1.金属钠、钾燃烧引起失火时,最适宜灭火的是A.泡沫灭火器B.液态CO2灭火器C.大量水降温D.砂土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悬浊液3.Na2O2的摩尔质量是A.78B.78gC.78g/molD.78mol4.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26g/mL,沸点约290℃,分离水和甘油最合理的方法是A.蒸馏B.蒸发C.过滤D.分液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硫酸钙固体③铜④蔗糖⑤三氧化硫⑥熔融氯化钠A.①②⑤B.①②⑥C.③⑥D.⑥6.实验室里加热约2mL液体,应使用的仪器是①②③④⑤⑥A.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7.用固体Na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固体NaOH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过滤B.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B.33.6LNH3气体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同温同压下,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10.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能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的是:①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③证明炉子生火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④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A.MnO2→MnO4—B.A1O2—→Al(OH)3C.AsO43—→AsO33—D.Cl—→Cl21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C.Ba(OH)2溶液滴入硫酸铜中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下列反应都有水参加,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是A.2F2+2H2O=4HF+O2↑B.2Na+2H2O=2NaOH+H2↑C.C12+H2O=HC1O+HC1D.C+H2OCO+H214.对四组无色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四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MnO4-、K+、S2-、Na+B.Mg2+、NO3-、OH-、Cl-C.K+、H+、Cl-、CO32-D.Na+、OH-、Cl-、NO3-15.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0.01mol·L-1的蔗糖溶液B.0.01mol·L-1的CaCl2溶液C.0.02mol·L-1的NaCl溶液D.0.03mol·L-1的CH3COOH溶液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H++Ba2++OH-H2O+BaSO4↓B.将铝粉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Al+2OH-2AlO2-+H2↑C.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D.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1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B.17g氨气所含的质子数目为10NAC.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D.2L1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的数目是2NA18.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19.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