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的特点、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区域资源优势,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途径。【难点】针对某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第一部分预习案(课前完成)Ⅰ、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明确课标的要求,并在课标的引领下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和你认为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如东北概况、农业生产条件、开发中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2.通过读教材或查阅资料,完成“Ⅱ、知识准备”和“Ⅲ、教材助读”所设置的问题。Ⅱ、知识准备:1、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提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农业的分类(提示:1、按生产对象2、按农产品的用途3、按投入的多少)?大农业和小农业有何不同?3、森林的在环境中的作用有哪些?4、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耕作制度及主要的农作物。Ⅲ、教材助读:(看完教材后独立填空)助读所列出的内容均为本节课比较重要的内容。一、东北区域概况:主要了解东北的位置、范围、面积、及地表特征。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得天独厚”。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部,包括三省及的东部。2、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人口约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在:西、北、东三面分别由、、三山环着,山地资源丰富,由、、等河流绕着。中部由、、平原组成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东北地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现已建成为具有全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意义的、、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中和高粱占全国产量的30%-50%,而黑龙江的、和马铃薯均居全国第一位。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自然资源条件:1、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东北地区的耕地面近全国的%,是全国人均的倍左右,主要分布在、、等地形区。土壤肥沃,土土分布广泛,不仅有机质含量高而且集中连片。此外东北地区还有大量的地、沙地,以及具有多种利用前景的地。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冬季,夏季,高温期与一致,水热条件可以满足(熟制)的需要。适于种植等作物。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大。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等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原始天然林区。(中国三大林区:、、)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东北地区的草原多为草原,主要分布在、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东北地区南临和海。海域辽阔,滩涂面积广大。其内部还有许多和水库。社会经济条件:东北是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已初步形成了耕作、排灌机具的制造和修配网络,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东北特有的优势)农业布局的变化:1、农田向推进,在缩小。2、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3、城市周围以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大量涌现。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破坏严重。(低产田、开垦不宜耕作的土地)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破坏了湿地环境。4、严重,黑土肥力下降。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要求,农业内部不合理。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的措施(每一项措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二、调整农业作物比重。按市场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调整三、全面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业。调整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形成生产(养畜基地建设)、加工和销售服务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