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成果明显,扎实、有序地训练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涉及、被落实常常落空。纵观学生成长发展,创新意识是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阶梯,是学生成人的奠基石。教学中重视创新,学生必会有发展;教学中践行创新,课堂必会出成果。(一)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开水沸腾,水蒸气冲顶壶盖,人人皆见,习以为常,瓦特恰恰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中发明了蒸汽机。在给学生上晨会课的时候要宣传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讲卫生,不乱扔纸片。如果正面直说,许多学生当时可能记得,课后就好淡忘。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付诸行动,我问道:“废纸扔到什么地方?”学生齐声说:“垃圾箱!”“除了扔进垃圾箱,它还有别的用处吗?”学生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可以折小飞机,涂上色彩,可漂亮了!”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接着又有学生说:“打成碎片成为电影中的雪花!”“涂色修剪可以做贴画!”“打成纸浆可以再造纸!”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废纸简直成了宝贝!我适时点拨:“废纸这么有用,以后应该怎么办呢?”“收集起来,不乱扔!”学生高兴地说。一张废纸竟引出了这么多的发现,这次晨会课成功了,不仅教育了学生,也使学生从中明白了平凡的事物中孕育着珍贵的宝藏,看似平常的东西,如果敏锐地发现,多角度思考,收获是多么丰厚!(二)探索问题的求异性求异思维就是要关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发现事物现象、本质的不一致性;喜欢标新立异,不盲目崇拜权威。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如何称象的问题上,人们最初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而今要称大象,就要找更大的秤。在新问题面前,按常规就无计可施了。曹冲就不然,他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船的浮力,用石块代替大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为了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是这样导入课文的。先向学生讲述故事的起因,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西门豹,打算怎么惩处巫婆,破除迷信?有的学生思考片刻便回答:“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为老百姓除害!”我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教室一阵沉默。思考片刻。一学生说:“为了让老百姓相信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首先要让巫婆试做新娘,看看是真是假,再处理他们。”有的学生甚至说:“给河神送个官绅做媳妇,如果河神不送回来,那就说明巫婆在骗人。”接着学生说出了很多办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很快导入课文学习。(三)解决问题的独特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文内容常常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提问,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教学《观潮》一课,潮来之时声如天崩地裂,形如万马奔腾,气势宏伟。我提问道:还可以怎样说?有学生说:那声音像闷雷巨响,那气势如洪浪下山;有的说:那气势象要吞没整个人类;有的说:一堵水墙就要飞来了……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创造力张开了翅膀翱翔。创造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让我们“敢入未开化之边疆,敢探未发现之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动作”,只要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备课时不要忘记它,上课时让它与学生如影相随,课后的教学管理中更要让它成为你的好助手。生活处处皆教育,教育处处有生活。创新无处不在,它必将与我们的师生成为永远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