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树从三方面交流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数学广角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统计长度单位看一看、摆一摆我长高了数与代数观察物体说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例和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整合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编写意图教材在编排上,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三单元的内容有:角的认识,角的特点,角的画法。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编排体例和单元内容结构教材整合1、知识的横向整合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在“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下册“图形与转换”顺势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知道判断直角、锐角、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这样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也是为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2、知识的纵向整合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图形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也将为以后学习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由表面到本质,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轻松了很多。说建议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教学建议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可见,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而长期以来,在我们数学课堂中的评价这一块存在着“评价内容片面,狭隘的消极评价,迫不及待的过早评价,评价语言泛滥等”诸多问题,透过这些极端的评价现象,我不断反思。以下是我对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尝试与建议。评价建议1、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评价建议2、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有心人,在生活中能认识这么多的图形,同学们都很佩服你。”“你画图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这真是一个解题的好方法!”等。3、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新课标里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