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结合学校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成因及矫治对策南宁市第二十中学王冬妹摘要:目前,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频率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最后,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矫治对策。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矫治对策一.前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极具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所谓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出的种种影响自己学习,或既影响自己学习又妨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正常上课的不当行为。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这种情况,在各种类型的学校都都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但每种类型的学校因学生来源、家庭背景、师资力量等因素,所表现行为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城郊结合学校初中生的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予以正确的归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策略,则可以有效减少或控制这种类型学校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对于提高学校的课堂效率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二.研究方法1.问卷和访谈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基于新课程的普通中学中学生课堂问题对策研究>学生问卷》,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描述,共31题,其中1—20题为所中年级学生完成,21_31题为小组合用学习情况调查,只限于初二年级完成;第二是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共7题,其中2、4题选项是不定选;第三是学生理想的中学课堂特征,此题为自由论述题。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包括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学生家庭访谈。2.被试状况随机抽取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50名学生,共150名学生测试。访谈随意抽问学生、老师和家长。3.程序由研究者以年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匿名作答,抽取150名测试,收回有效问卷150份。三.结果与分析(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1.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范围看,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而且存在的问题行为也特别多。我们问卷第一大题(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描述)共计有20题,每一题都有四个选项,即A.从不;B.有时;C.经常;D.总是。从问统计上看,没有一道题的A选项(从不)达到100%,最多只能达到87.3%。20题中选择BCD三项总计达60%以上的占到11题。我们根据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两大类。(1)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讲话、吃东西、睡觉、打闹、起哄等不良行为。问卷中选择有“上课与同学聊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行为的占88.7%,列第一位;选择有“上课吃东西”行为的占83.3%,列第二位;选择有“上课趴台睡觉”1行为的占82.7%,列第三位。另外如上课有“与同学打闹”行为的占72%,有“上课起哄”行为的占58%,有“上课写作业”行为的68%。(2)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看课外书、害怕提问、不动手操作等不良行为。问卷中选择有“上课没心思,盼望早点下课”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80.7%,列第一位;选择有“上课幻想(发呆、走神、装模作样学习等”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6%,列第二位;选择有“上课心事重重,无法集中注意力”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6%,并列第二位。另外如有“害怕被老师提问”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2.7%,有“上课看课外书籍”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68%。2.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年级分布看,初二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比其它两年级要高。问卷中第一大题的20题中,初二年级学生有10题的不良问题行为占有率是总不良行为人数的35%以上,其中,初二年级学生有“上课趴台睡觉”行为是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42.7%,“有顶撞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教育”行为是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41.7%,有“与同学打闹”行为是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40.7%。3.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为偶然性,突发性较多。从问卷统计上看,第一大题的20题中选择C(经常)和D(总是)这两项总计在10%以下的有5题,在20%以下的有14题。如19题“无故迟到、早退”中,选择C(经常)为0人,选择D(总是)为2人,两项只占的1.3%;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