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学习目标下冶二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24课)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班级姓名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礼运》《学记》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3.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及意思: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4.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5、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6.一词多义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合作探究】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自学平台拓展练习学案导学下冶二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24课)1.练习二(写在书上即可)2.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选贤与能()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③男有分,女有归()()④讲信修睦()⑤是故谋闭而不兴()()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翻译下列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④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学案导学学习目标下冶二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24课)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班级姓名1.探究性思维训练,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2.理清思路,当堂背诵课文。【合作探究】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自学平台拓展练习学案导学下冶二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24课)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4.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是故谋闭而不兴()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5.翻译下列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