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子备课探索网络教研----宿州一小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宿州市第一小学是安徽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安徽省电化教育设备I类标准首批达标学校。2006年我校被教育厅批准为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7年5月我校投入近百万元建成由武汉大学研制开发的“华工紫龙”多媒体教学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广播网。同年申报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2011年9月结题,被安徽省教育厅课题领导小组鉴定为A类(最高级别)结题.2012年11月获批参加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确定为网络结对学校。2012年12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安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一、基础设备设施我校互联网接入带宽为20兆。多媒体教室74口(含班级多媒体教室72口)。2013年8月更新了19口教室的多媒体,新添了19套电视一体机。2014年8月新添了4套电视一体机。现有多媒体网络教室2口.除微机室、教师办公室的台式电脑外,每位教师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1、应用软件建有宿州市第一小学网站,宿州市第一小学备课管理平台,正在试用徐州一家公司开发的OA办公系统,依托安徽教育资源网开通了教师空间。2、教学资源现有资源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计划依托省级平台提供资源。三、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设一支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为让更多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学校利用了多个时间对教师进行了相关操作的培训,让教师明确使用多媒体的注意事项,学会定期维护多媒体设施。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制定了《宿州一小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明确了“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师技能专业化”的办学目标。2013年8月13日至8月28日参加了安徽教育资源网上的远程教育网上学习。2013年9月初,聘请了安联公司的业务人员,对使用新安装的电视一体机的所有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2014年7月5日至7日全校教师参加了埇桥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集中培训。应用能力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学校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四、实施电子化合作备课,初步形成宿州一小电子备课模式电子备课最初从语文数学两个学科推行,逐步向英语、艺体、常识学科推广。起初允许纸质备课和电子备课并存,对一些年龄较大和1计算机基础差的老师,要求一学期后过渡到电子备课。电子备课实行之初,允许网上下载优秀教案,但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借鉴别人的优点,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老师们尝到电子教案的甜头,电子备课蔚然成风。学校检查的重点不是看老师是否抄袭教案,而是深入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关注教学质量是否提高。通过近三年的实验,初步形成宿州一小电子备课模式。1、任务分解: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以年级组为单位分解全册任务,并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计划。2、主备上传:主备教师把主备教案和所用的课件同时上传至备课平台(明传、暗传各一份),明传是为方便教师跟帖研讨,暗传是为方便教师下载全部信息。3、跟帖研讨:任课教师以跟帖的方式参与本年级主备教案评论,要求每课每人至少一帖,待全组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后由主备教师发表一帖对本组教师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4、二次备课:教师下载(必须在集体研讨完成后)本组主备教案,进行详实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为留下修改痕迹,又使文档美观实用,凡要删除的句子和段落,可添加双下划线,凡要添加的文字都使用楷体文字并加粗,也可增加自己的个性标记。5、文档设置要求:课题前加注编号,形式为数字x.x.x,表示单元.课.课时,后面写清课题名称。标题用三号字,加粗、宋体、居中;作者姓名用四号宋体、居中;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特别提醒的文字可加粗倾斜。6、打印:经二次备课形成的定案送交打印室打印一份(每篇教案的下方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空白,用以书写课后反思)。7、复备:根据个性教案内容教师课前在教材上书写教学纲要,为课堂教学辅助提示。8、课后回忆与反思:持个性教案在课堂上课,课后在纸质备课右侧书写课后回忆,下侧书写课后反思(反思内容要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