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练习(二)班级姓名学号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用课文中句子回答)。2.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分)()A.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E.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3.”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4.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古今中外抑或文学作品中因做到“人和”而成就大业的,不胜枚举,请任举一例,并说说给你的启示。(2分)人物:。事件:。启示:。6.用现代汉语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分):。7.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都非常重视民众的作用,试举一例: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1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A.便要还家(yāo邀请)B.鸡犬相闻(wén听见)C.土地平旷(kuàng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属于)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3分)A.阡陌交通B.无论魏晋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落英缤纷3.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4.翻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醉翁亭记》中的“”与文中的“黄发垂髫”意思一样,都采用了修辞。6.文中哪些语句描绘了桃花源中优美的环境?哪些反映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文中原话)答:。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世外桃源”这样一个地方?答:。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反复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三、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柯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2堂之高别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景:锦鳞:偕:2.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3.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得无异乎B.永州之野产异蛇c.使内外异法也D.或异二者之为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用文中原话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进”的含义是什么?进:。5.第一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赏析有独到之处加分)答:6.第二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7.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哪一项有错?()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B.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8.“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文中的原句回答)①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