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我将试着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三、有效拓展。[关键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主学习有效拓展古往今来成就大业者,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刻苦钻研,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他只上过三个月小学,靠自学取得一千多项发明而闻明于世;华罗庚教授也完全是靠自学,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法拉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未曾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铁匠的儿子,一跃成为英国第一流的科学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命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中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它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根本保证。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感到,与其“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学习方法。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没有穷尽。在很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是教不完的,学生也是学不完的。教师最好的办法和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明确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文化宝库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同样,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常常只能适应学生短期的需要,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则终身受用。有利于他们“活到老,学到老”;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不断完善与充实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钥匙。例如,在一次复习整理“如何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一)整理旧知1、请你先从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2、学生自读、思考。3、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4、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5、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运用学法1、学习《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4、集体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学生都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