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发布:刘明时间:2014/11/1511:28:44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339讨论:0案例: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教学目标学会分析文本信息加工的任务需求,体会文本信息加工是“为更好地呈现主题服务”,掌握文本加工的评价要素,知道报刊一般制作过程,熟练使用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进行加工,提高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二、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内容由3.1.1常见文本类型、3.1.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1.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部分构成。让学生通过调查、观摩和实践等活动,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对利用电子报刊的形式表现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介绍,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问题需求或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在常用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中对文字进行编排,包括版式、格式、字形、字号、字体、图文混排,添加页面信息、排版输出等等,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排版。但是,学生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恰当地选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并以合适的技术形式来表达内容,明显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即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信息加工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文本信息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格式、图文混排、版面设计以及电子报刊等方式表达出来。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文本的主题。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先基本策略,后综合应用新课标将高中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从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分层次教学,力求全面提高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分层教学。在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对程度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整合应用。同时鼓励他们自学探究其他文本加工软件,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3)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六、授课时数:4课时各课时教学内容说明:课时内容第1课时3.1节导言及3.1.1常见文本类型。“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第三章、第四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的重点。学生只有学会了明确主题,分析任务需求,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信息加工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为信息加工与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为表达意图服务,从而提升他们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的素养和能力。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能用恰切的语言来描述常用文本的版式特点以及常用软件的特点。第2课时3.1.2常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以学生已有操作经验为基础,总结出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参考评价要素。让学生明白如何评价作品,做到心中有准绳。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能系统地归纳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尤其对于程度薄弱的学生,老师要考虑到差异性教学,关注他们,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3课时3.1.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本节课要求学生知道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其重点是体会各个环节的特点以及报刊类作品的参考评价要素。对于报刊版面的设计要求,既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对许多作品进行观摩与体会。对报刊类作品制作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方法要给学生亲历的机会。第4课时完成本节内容的综合练习,并做出恰当的评价,老师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本节课是在前三节重点研究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方法与策略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七、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第一课时(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1.1常见文本类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老师通过文件传输,将“交流”内容发给学生:要求组内交流并完成任务。(见附录中表1、图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完成表1和图1的填写通过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