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首先,应提高认识,着重疏导,不可盲目批评和粗暴扼杀。发生在中小学生中的恋爱是一种不成熟的、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行为,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积极疏导和限制。因为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性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是直接指向异性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而不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了隐患。再者,家校联合,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老师和家长往往把孩子早恋视作洪水猛兽,批评训斥是家常便饭,辱骂痛打也大有人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学习的压力都会成为他们幼小心灵的天平向同龄异性倾斜的动力。因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老师和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再三,可以开展活动,友爱互助,积极倡导同异性的健康交往。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单相思”,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共同经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把学生的这种思想倾向过早地定义为早恋。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当初仅仅表现为交往过密而已。但是,由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他们视作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过分严厉的批评和苛刻的责骂,一下子就会把孩子吓坏。在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往往促成了孩子的早恋。因此,在早恋问题的处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过严。预防早恋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应该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积极倡导孩子们同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总之,对于孩子之间的异性交往,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盲目批评扼杀,要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