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计算机教育思考--------唐爽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及。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也开始了信息化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山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仍然很缓慢,存在众多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徘徊不前。【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能力标准、教学模式一、引言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是从1978年电话教育兴起时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教育信息化”这一说法。从2001年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五”纲要》后,我国教育信息化在经费投入、建设规模、软硬件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的进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二、边远山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严重下面是对达州市某县城三所农村学校调查得到的数据。从这个表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一些存在的问题。状况学校计算机数目计算机教师多媒体教室个数学生总数人均占有计算机数漆碑学校301113701/45三胜学校20115421/27三墩学校302112261/41(一)、对信息技术认识的不足当提到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学生甚至教育管理者都会简单的人为就是一个多媒体教室加几台计算机或就是一节信息技术课。在调查过程中问到“你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程度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无非是有几台计算机几个多媒体教室或几个计算机教师,也就是上表中的几个数据。从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学校对信息技术重视不够只是报着应付态度,部分学校计算机台数近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平时上信息技术课的也只有非毕业班的少数班级,到毕业年级了基本上信息技术课就不上了。到了考试复习时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被其他所谓的主课占用了。学校只为了抓升学率,仅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而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二)、硬件环境建设的落后和停滞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区学校硬件设备的严重缺乏。计算机设备人均占有率太低,最低的竟达到1/45。而且设备老化严重,有的型号还是十年前购置的。所谓的多媒体教室大多也是个摆设,是为了达标而建立的。几十个班级一千多人只有1个多媒体教室,而且教室面积都较小,容不下大的班级,。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情况:用不过来,也就不用了,况且校领导也舍不得用。小学的情况更糟糕:计算机数目少的可怜,就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室了,只有些简单的投影仪或者幻灯机。据我了解的山区几所小学基本上都没计算机,有的学校连投影仪都没,电教设备只有为数不多的录音机了。(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缺乏几乎所有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全为计算机教师,也就是他们所毕业的专业均为计算机,而非教育技术专业毕业,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是不限制专业的。可能他们的计算机学的比教育技术专业好,但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怎么样去使用计算机。他们做出来的课件可能比较好看花哨,但是他们缺乏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所以做出的课件并不一定适用。教师人数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至少要带十个班级。学校也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实验员,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员和维修员,几个教师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管理和维修设备。由这三所学校可以想象到其他地区的师资情况。1(四)、学生所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由于受到地理、家庭、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山区学生受到的“信息技术”启蒙教育很少,而且参差不齐。据调查很多小学生甚至初中生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的高中毕业生也仅仅会开机关机、打打字,软件基本不会用。也有家庭经济较好,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低下和不齐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不同使得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有很大的影响。(五)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短缺与资源共享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怎么能达到优质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