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全方位地透析干部一、完善干部考察程序扩大民主范围1.完善干部考察的民主环节堵塞考察漏洞(1)精心准备,做好前期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定性定量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德、能、勤、绩等项要素,用定量化的方法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具体指标,并且用好、中、差三个等次划分,科学确定考核标准。实行差额考察制,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按照1:3的比例确定考察提拔对象,达到优中选优。按照避亲避籍避熟的原则组建高素质的考察组,拟定考察方案,收集有关部门平时掌握的情况,尤其是执纪、执法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的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核查准备工作。(2)实行预告制,提高考察透明度。考察组提前一周将考察方案通知被考察单位,向干部群众公开考察对象、内容程序、时间安排、办公地点,公布考察组成员、举报电话、受理人等情况,让群众知道,使群众心中有底。(3)公开述职,让群众和考察组鉴别干部。考察组进入单位后,要向群众全面介绍考察目的、方法。让考察对象公开亮相,变书面述职为演讲述职,既让群众鉴定述职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又让考察组考察干部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4)民主测评,让群众选择干部。干部公开述职后,向参评人员统一分发《领导干部述职报告鉴定表》、《领导干部考察民主测评表》、《领导干部考察民主评价表》。《鉴定表》分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等项。基本真实和不真实票之和超过总数1/3的该述职报告视为有假。《测评表》将干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细化分项按好、中、差和同意提拔、暂缓提拔、反对提拔划勾,综合得票中、差之和以及暂缓、反对提拔的超过总票数1/3的,该考察对象不是优秀干部,不宜提拔。《评价表》采用文字写实形式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基本评价,对主要优点和成绩、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准确的评价。民主测评采取统一发票、集中讲解、分散填写、再限时集中投票的方式进行。(5)个别谈话,让群众表达真情实意。要深入搞好宣传发第1页共9页动,教育干部群众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参与意识。同时要尽早安排谈话时间、谈话范围和内容要求,强调谈话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成绩,不掩饰其缺点。要有一个安静、保密的谈话场所和充分的时间保证,保证参加谈话群众的数量和代表性,让本单位财会、统计、纪检、司机等了解内情的有关人员参加。(6)调查核实,全方位会审干部。通过查阅档案文卷、群众来信来访、学习笔记、培训鉴定等资料,对考察对象进行了解。通过和纪检、监察、信访、计生、政法部门进行会审,审查了解考察对象是否有违反法纪、计划生育等行为,是否受到处分批评。针对考察期间反映出来的政绩、思想品德、违法违纪行为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向有关领导、相关部门、执纪执法机关和同级有关部门面谈或发函征求意见,对考察结果进行审查把关。(7)综合分析,客观公正地鉴定干部。一是背景分析。考察干部必须把被考察者与客观环境、当地的风气、班子现状和干部所处工作性质作为一个统一体联系起来考察。如果班子团结、单位风气正,群众测评票就较集中,反之则分散。二是功利分析。要分析群众说话、反映问题的动机,是公道正派,还是借机泄私愤。要正确分析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的意见关系,对少数人的意见只要反映问题具体不应忽视。三是价值分析。要认真分析干部创造的实绩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的长期价值,还是杀鸡取卵式的短期效应;是显绩还是潜绩。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干部工作实绩的根本标准。四是纵横分析。纵向上既要注意不同类别、不同职级、不同时期干部对被考察者的综合评价,又要广泛收集各层次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横向上要看被考察者的工作与全国、全省、全市同类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位置是往前排了。还是往后排了。五是辩证分析。考察社会公论要看领导层、同级层、下级层和单位与社会是否一致,对考察内容要看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是否一致,要对干部的优点和缺点辩证看待。(8)撰写考察材料,给考察对象画像。干部考察材料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第2页共9页所引用的事例、数据要核对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