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周清试卷友情提示: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到后面的表格内,否则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N:14O:16满分45分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1分,共25分)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不断的作无规则运动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铝原子与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A.尼古丁由三种元素组成B.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1:2D.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4、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则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A.R(OH)2B.R2(SO4)3C.RNO3D.RCO3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Cl两个氯分子B.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2MgO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2g氢气在16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镁条燃烧后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D.蜡烛燃烧后变轻了7、对于方程式C+O2===CO2的读法错误的是()A.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点燃C.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D.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10、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A.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质量增大D.分子体积增大11、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12、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常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2NN22N22NaABCD13、“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5价C.+6价D.+7价14、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15、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16、因家庭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级材料TiOx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已知在TiOx中Ti的化合价为+4,则X为()A.1B.2C.3D.417、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8、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是()A.过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