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和个部分间的关系主备人:隋亚娟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2月22日授课时间:2月27日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的意义。2.掌握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3.重点就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4.探究过程二、出示主题图1.看主题图你有什么感受?用语言描述2.那么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到底多远呢?3.学生自己解决,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假发是什么样的运算?)4.集体汇报得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加的得数叫和。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请同学们举例同桌之间说说。6.老是出示练习题请同学们结合刚学的说一说:(练习一,一题括号一;二~五左面的一列练习)二、请同学们对比(1)(2)(3)找到你的新发现1.发现的同学举手汇报2.在找同学说自己的发现对比得出结论:与(1)对比(2)、(3)都是已知和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3.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太厉害了。那么你能用你的发现说说减法吗?4.多数同学发言后总结:一直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5.减法中他们都叫什么名呢?“被减数、减数、差”那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6.练习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3043-2468=()3043-575=()7.出示练习一(二~五右面一列的练习)让学生说清楚每个算式中各各数之间的关系。三、总结1.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2.说说自己的收获作业布置:1.书4页5题。1.同步解析练习册2页1~4题。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个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教学反思:各部分关系还需多加练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主备人:隋亚娟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2月22日授课时间:2月28日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经历过程提升理性认识,通过比较弄清楚乘法算式与中已知与未知算式的联系。二、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解决)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升对乘法的认识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1)3+3+3+3=12(2)3*4=12思考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2、看算式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请学生举例练习乘法的意义。及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因数,积)3、出示(2)(3)学生独立解决,与(1)对比,(2)(3)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的?4、学生小组中说一说明确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乘除法个部分间的关系:6、练习巩固乘除法的意义(练习二1~5题)二、关于“0”的那些运算0+1=?2-0=?5*0=?0/0=?5/0=?抢答上面各题,并说明理由得红旗一面。得出结论:(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来的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0”不能做除数。三、总结1.本节都学习了什么?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四、作业布置:书4页5题。1.同步解析练习册2页1~4题五、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教学反思: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的掌握不熟练,需多练习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主备人:隋亚娟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2月22日授课时间:月日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会和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2、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二、旧知引入1、四则运算都有那些(说出来有那四则)?2、出示:38+56/7*4450+390/130-123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3、提问引入新知探究板书课题:右括号的四则运算三、新授1.如果我想先算上面第一题中的加法,第二道题中要同时算加减法该怎么办?2.说出自己的方法和理由。3.根据自己的做法算出两道题的得数。4.那么我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变成另外的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了呢?同桌探究互相交流5.学生集体回报交流得出结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