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学院工作队大会讲话一、深刻认识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蚌埠是安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轻纺、食品、机械、化工、烟酒等产业曾具有一定的优势,曾经造就了蚌埠的辉煌,有“合老大、蚌老二”之称。近年来,蚌埠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在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我市工业发展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速度看,去年我市工业增速15.7%,比全省平均增速低4.7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去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1%,而合肥、芜湖、马鞍山分别是35.3%、45.8%、59.5%。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超过他们,但经济总量却相差甚远,主要是差在工业上。从效益和竞争力看,我市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我们应当看到,发展不够是现阶段蚌埠最主要的矛盾,特别是经济总量落后的压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存在。工业短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也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只有工业大发展,才能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才能推动城镇化,才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目前工业化加速的特征非常明显,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最主要的增长力量。我市“十五”经济提速,主要靠的是工业;“十一五”发展,更要靠工业。蚌埠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刚才,启涛同志分析了我市加快工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工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准确把握蚌埠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阶段性特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第1页共8页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我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市经济的新跨越。当前,加快工业发展,要正确把握以下四个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蚌埠工业还处于总量扩张期,工业总量小仍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快工业发展,首先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增量。要整合有效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以存量促增量;通过推进大开放吸引增量,激活存量,扩大总量。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资本加速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突出东向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以存量引增量,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招商引资从数量、规模到领域的新突破。尤其要注重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投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增强集聚度,做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的增长极。二是要正确把握培育产业和产业升级的关系。蚌埠工业发展还处于产业培育期,要围绕我市已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鼓励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燃料酒精、碳纤维、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建设生物质产业基地,形成新的产业增长优势。要充分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集聚,发挥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的聚集效应,打造组团式产业集群。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水平,全面提升蚌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要正确把握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蚌埠工业还处于企业成长期,大企业不多,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既要从“点”上抓骨干企业膨胀,又要从“面”上抓中小企业总量扩张。要坚持抓大扶小并举,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坚持扶优扶强,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要实施大企业战略,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打造工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