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堂实现一、引言“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学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正在浪费一个大好的时机。”[1]([1][美]托马斯.里克纳著,刘冰董晓航邓海平译.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北京:海南出版社.2001:152.)二、新课改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值得反思的教育视角(一)知识人的教育“认识着的东西而存在的,人的第一使命就是向他之外的客观世界索取种种知识”,人的主要功能就是认识,而知识又被当作认识的唯一结果。[3]([3]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书育人.2005(7):19.)对“知识人”观念的质问:知识在人的生活中是第一性的吗?作为“知识人”概念中的“知识”是全面的吗?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吗?知识学习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在一个商品化的社会中,知识也被商品化,成了人们用以交换他所要占有物品的商品,人们不再为了认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分数、学历、文凭、证书……这一切‘知识的代码’而学习,人们认为标有了这些‘代码’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可以占有他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学习的本意荡然无存,学习的意义的异化到达极致。”[4]([4]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书育人.2005(7):21.)(二)工具人的教育工具主义教育观: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强调教育要满足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会整体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主张教育要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需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本体主义教育观:教育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教育要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主张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最高目标,教育首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组织所有的教育活动。1(三)多元主义的价值观“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正在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原主流价值系统已受到挑战,失去原来全面主导、支配人的行为的地位,而新的主流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更难说已经处于支配主导的地位,各种不同价值观的相互冲突尤其激烈……”[6]([6]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98.)四、课堂价值引导面面观(一)反例举隅反例1:《狐狸和乌鸦》的教学片断师:小朋友,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生:我觉得狐狸很狡猾,因为它骗了乌鸦嘴里的肉。师:你说得很好,有没有不一样的意见?生:我觉得狐狸挺聪明的,它很会动脑筋,一个办法不行,一会儿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是我,就想不出那么多的办法。师:你的想法很独特,其他小朋友呢?生:狐狸很聪明,它三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