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青海方挺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吐蕃赞普(617~650年),吐蕃王朝的缔造者。7世纪初,即位后首先平定内部贵族叛乱,进而一举兼并青藏高原诸部族,完成其祖、父所开创的统一大业,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定都逻娑(今拉萨),建宫殿于布达拉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制定一系列法律、职官、军事等制度;努力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制;积极开创文化事业,创造文字,引进佛教,开始翻译佛经。除致力于王朝内部建设外,还积极寻求建立和发展与周边部族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巩固和发展新生的吐蕃政权。先迎娶尼婆罗墀尊公主入蕃,继而又与唐文成公主和亲,先后修建大昭寺、小昭寺。松赞干布十分注重吸收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从汉地引进医药、数术、工艺等知识。他在位期间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加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联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即位,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等,并将其携刻的石像列于太宗昭陵。因松赞干布最早引入佛教,后世藏文史书将其与墀松德赞、墀祖德赞并称为吐蕃时期“三大法王”。文成公主(?~680年)为唐太宗的养女。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以养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途经吐谷浑境时,受到热情的款待。松赞干布率群臣亲自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接文成公主一行。文成公主到拉萨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从长安带去的释迦佛像(后移至大昭寺)。文成公主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兼通卜之学。入吐蕃时,除携带一尊释迦牟尼身像外,还携带了大量的物品。由于文成公主的影响,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技术也都传入吐蕃;传说文成公主还随带工匠5500人及谷物、牲畜多种进入吐蕃。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唐蕃关系的加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去世后,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了30年,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深受吐蕃人民的敬爱。她去世以后,其事迹在藏族地区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广为流传,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