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扬中市实验幼儿园朱杏春幼儿教育应当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是当今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课题主要探讨论述了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及相关的组织管理,同时指出了我园下一步在园本音乐教学上的发展方向。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普遍认识到,学前教育是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培养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的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项活动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乐意接受,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人的整体人格与自然、社会协调一致,与当代物质文明相对应、同步发展。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和完善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从而提高幼儿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此认识之下,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与园本化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创新问题。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园本音乐教学实践的结合及创新探索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本土文化出发;适于开端;为所有人。我在认真分析原有音乐课程内容及自身个人教学特色后,将奥尔夫教学法有机融合在小班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融入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改进实施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力求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通常以学习歌唱为主,欣赏、韵律、打击乐、节奏童谣等内容能够相对较少。在系统学习奥尔夫、柯达依、达尔克洛兹等世界著名音乐教学后,我取之精华并加入民族特色,如:五音戏、黄梅戏、京剧、豫剧等,让幼儿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中体验到快乐,透过经验、探索、创造、学习的过程,给孩子真正快乐的舞、乐童年。将听见的音乐,跳成舞蹈,画成图形,说出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成戏剧通过感受和表达实现对音乐的深层理解,由经验--探索--创造--进入抽象的符号认知。注重音乐元素的即兴创作能力开发,使孩子的音乐元素经验逐渐丰富成熟。2.抓住奥尔夫原本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回归自然。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3.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每个人自出生后身体里都带有节奏,如:心跳声、脉搏跳动、走路、说话。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歌唱活动中游戏中,教师用小鸡、小鸭、乌鸦的叫声融入节奏使幼儿很快掌握八分、四分和二分音符。4.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运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