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宽容和爱心“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所谓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工作繁杂,但归究起来,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品行教育,让学生们能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挑战。当过班主任的人都知道,班主任的大部分精力往往都集中于那些“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一旦转化成功,那无疑班主任的工作完成的就很出色了。做为教师应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呢?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2013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有多个男同学比较调皮,如课堂上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为了使这个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接触最亲密的班主任,我用我的真心真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主动亲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愿意跟我交流的同时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平等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引导他们迈好成长的步履,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用爱、行动、沟通使这几个小孩得以好转。但令我最头疼的就是该班有位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张毅驰同学。平时他总是嬉皮笑脸,课堂上花样百出地做小动作,批评他后一秒钟不到就继续做小动作。可见批评对他来说已是习以为常了,没有作用了。于是后来当他违犯了纪律,1我并不当众责备他,总是单独地跟他谈话,可光说没多大效果。一次,我去家访,听了孩子的表现,孩子家长就是把他揍一顿,过后又不管他了,可见,这个家庭对孩子平时放任不管,过于溺爱,出问题后打一顿就以为教育过了。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我就悄悄地观察他在校的其它方面的表现、他的朋友圈有哪些人能成为我转化他的桥梁的。发现班长同学可以胜任,于是真诚地把我的想法与做法说出与之交换意见,班长同学很乐意配合,因而在我们里应外合下,了解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还积极与其家长沟通,建议他的家长该如何关爱、耐心帮助他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总之,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就提出过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由于后天条件的影响,有的人受到好的影响,表现出优秀的品质;有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表现出不好的品质。我们的“问题学生”也正是受到了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由于构成社会上的不良因素有很多,“问题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心理动态也会各不相同,因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不能够简单的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我们应该深入挖掘“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像名医疗病一样“病万变,则药万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爱心教育是转变“问题学生”的一剂良方。“问题学生”的产生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而这种不健康心里则往往是由于孩子感受不到关爱而形成的。爱心教育可以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爱心教育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窗口,为此,爱心教育不愧为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方。这剂良方的应用需要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的努力,相互配合,多角度,全方位的关爱学生,使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使他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温暖。相信,任何一位“问题学生”都会在关爱中,在幸福中自觉转化。帮助“问题学生”重塑信心对于转化“问题学生”很重要。其实,任何学生都想表现出色,成为优秀生,“问题学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成2绩出现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成绩没有提高,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