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如何对犯错误的孩子的批评教育》邵营中心校四九小学张会影2012-2-29题目:《浅谈如何对犯错误的孩子的批评教育》作者:张会影单位:颍泉区邵营中心校四九小学摘要: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而子女有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如何教育引导,至关重要。家长简单粗暴地指责,甚至打骂,这样都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首先应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也应讲点技巧。关键词:就事论事具体到位心平气和暂时搁置正文: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渐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因此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特别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平常娇生惯养,有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如何教育引导,至关重要。家长简单粗暴地指责,甚至打骂,这样都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说轻了孩子又不把批评当回事。那么,怎样批评犯错误的孩子,既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也应讲点技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事论事,以尊重为前提我们首先应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错误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宽容,并不是无所谓或任其发展,而是要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不要把问题扩大化。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首先了解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采取集体教育或心理暗示等方法提醒孩子,切不可不论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尤其应避免使用以下语言:傻瓜,没用的东西!你怎么这样没出息!我真后悔生了你!打住,不许顶嘴!等等。因为这样不仅使吓坏了的孩子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孩子一旦失去自尊,任你怎样批评也都没用了。二.具体到位,批评也要出新批评就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为。如果孩子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那样批评就毫无意义了。如:家长常常说的一些:“快点,别磨磨蹭蹭的,烦死人了!去把玩具捡起来,听到不”等等。这样一些单调,重复刺激的话语,孩子很快就会失去感觉,产生心理惰性。家长应想一想办法,换一种说法,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如:“妈妈到时间了,上班可不能迟到的。”或“快让文具回家吧!小鸟会想妈妈的!”三.心平气和,重在讲道理有时候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犯错误,这时责备他们不会有任何作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景:一边是大声哭闹的孩子,一边是厉声训斥的家长。当人处于激动时,语音的分贝总是很高,节奏很快,神经紧绷,面红耳赤,情绪失控,争执只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遇到孩子不接受批评时,家长应持平和的态度,同时降低声调,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情绪稳定,也容易使自己变得理智。然后再帮助孩子讲清事情经过,找出错误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趁热打铁,进行浅显易懂的说理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是在真诚地帮助他,从而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或劝说,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正。四.暂时搁置,留出自省空间有些很明显的错误,孩子自己也会意识到。这时家长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保持沉默,暂时将此事不提。因此,此时孩子多已经做好挨批评的准备,如果家长如他所愿批评了他,他反而可能会如释重负,转眼就把事情忘掉了。而如果家长不批评,他反而忐忑不安,猜测家长的心理,进行自我反省。适度,适时的沉默可造就紧张的气氛,此时无声胜有声,迫使孩子自我反省检讨。之后再与孩子交换意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培养出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孩子。五.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通常我们教育孩子,总爱找出他的缺点,要他改正缺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其实,我们家长或老师有时没有必要直接指出孩子的缺点,去批评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逐步辩明是非,对其好的方面则应及时给予鼓励,以讲代罚,孩子乐于接受。而且,如果一个人总是克服自己的缺点,那他可能一生都在与缺点作斗争;如果总是发扬优点,你可能一生都在发扬你的长处。有位心理学家说的好:“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