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上的红印子镇江南山景园幼儿园王心蕊摘要:当我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样子……在我的班上,有个小男孩,叫钺。钺和其他孩子不一样,钺有多动症,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常常“出格”,有时会兴奋得大喊大叫,有时会突然无端哭泣,有时会突然高兴地围着教室跑上两三圈都不停下来。而中班的孩子们又善于发现别人的错误,喜欢告状,渐渐地钺成了“坏孩子”的典型……问题提示:幼儿为了什么而说谎?是幼儿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为了愿望得以实现而说谎?是为了逃避责备而说谎?案例过程:这天,是画画的时间,美术课上,班上的孩子们刚接触到水粉笔和水粉颜料,大家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恨不得立即就画出一幅美丽的水粉画!兴致勃勃的孩子们和我讨论着自己要画出一幅怎样的画。“我要用红色画一个太阳!一个大大的太阳!”“我要用黄色画一个小房子!我要住在这个房子里!”“我要用绿色画大树!”……大家都争着说出自己想画出来的美丽景色,钺钺却一句话也不说,不和大家讨论,愣愣的盯着颜料看。画画前我照例和孩子们介绍了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我告诉孩子们,千万不能弄脏我们雪白的墙妈妈,不然它会很伤心的!孩子们点点头。我还是不放心,问了句:“能不能把墙妈妈弄脏呀?”“不能!”孩子们异口同声,响亮的答应我,我这才稍微放下心来……孩子们很快地沉浸在画画的喜悦中。中班的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画的可有趣了!有的画了苹果,有的画了灯笼,有的画了太阳,还有的画了气球……突然,我看见雪白的墙上有红色的颜料,我有些生气了“是哪个宝贝不小心把颜料弄在了墙上呀?”我询问着孩子们。“钺钺!”“是钺钺!”“对!就是钺钺”孩子们立刻说出了钺的名字。我看着钺钺,钺钺不说话,只是低下了头。孩子们起哄的更加厉害了,个个都说是钺钺画在了墙上。而我当然知道不会是钺钺,因为由于钺钺的特殊情况,每次画画我都是最后一个让钺钺画,我会寸步不离钺的身边,帮他蘸好颜料,帮他洗画笔……显然墙上的印记不会是钺弄上去的,因为钺钺一直在我身边。“哪个宝宝看到是钺钺画的了?”“谁能告诉我他怎么画上去的?”我继续询问着。这些好了,孩子们的声音微弱了下来,大家支支吾吾,却没有一个孩子能说出钺钺是怎么画上去的。“钺钺一直在老师身边,不是他画上去的,老师希望不小心画上去的宝宝能主动告诉老师”我和孩子们说到。看着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没有什么反应,我继续说:“主动告诉老师没有关系,诚实的孩子老师不会批评,是会受到表扬的!”刚说完没多久,一个轻轻的声音响起“是我不小心弄在了墙上”。原来,是鹏鹏宝贝不小心。我和鹏鹏说:“很好!诚实就是好孩子,老师不怪你,但是你是不是应该和钺钺说些什么呢?”“对不起”鹏鹏低头轻轻对钺钺说。看着班上的孩子们,我笑着说:“鹏鹏小朋友很棒!他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是诚实的孩子,因为误会了钺钺,他还主动和钺钺道歉了呢”。班上的孩子们听了,也都一齐向钺钺说:“对不起。”钺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地看着我,像极了明亮的星星。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的心里发展的因素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和生理成熟;一部分是后天因素,包括环境和教育。钺钺有多动症,所以他内心比较自卑。当孩子们说是他的错误时,他不会去反驳。中班的孩子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钺钺因为这个自身先天条件,不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画画课上,墙上出现了红色印子后,孩子们习惯性的认为是钺钺画的,说明孩子的判断具体主观情绪性,是片面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而其他孩子都认为是钺钺画的时候,又说明了孩子的模仿性的特点。鹏鹏开始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画在了墙上孩子的撒谎原因有以下几点:1.幼儿怕受到责备而撒谎。2.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和欲望而撒谎。3.模仿成人。4.幼儿想象和现实相混淆,将没发生的事情认为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难看出,班上其他孩子,是将想象和现实相混淆,认为是钺钺画的而撒谎。学前时期,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初步开始发展,幼儿容易将自己想象的,认为的事情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情。老师应该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