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目的论在目的指向上可分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其中功利主义的基本公式是()。DA.自由竞争原理;B.权力制衡原理;C.善良意志原理;D.最大幸福原理2、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D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3、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的主张属于CA.重利轻义观;B.重义轻利观;C.义利并重观;D.以上都不是4、关于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应当处理好的关系是()。DA.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中;B.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中;C.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中;D.以上都是5、“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D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6、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C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7、“‘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D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8、对节操道德品质的认识错误的是()。BA.始终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能坚定不移地维护教育事业和个人利益;C.能以高尚的道德姿态为教育事业服务;D.始终坚信并完全保持住社会公认的高尚的道德情操9、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CA.广泛性;B.强制性;C.非强制性;D.包容性10、以工科见长的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供本科生选修的人文课程有18类100多门,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对哪种教育的回归?()CA.品德教育;B.精英教育;C.人文教育;D.实践教育11、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D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12、与教育职业活动的一般特点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B.其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C.其手段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D.在时空上具有弹性与自由度13、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以上这种情况反映出是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C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14、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C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15、下列对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DA.价值的哲学意义是一个关系性的范畴;B.价值总是包含着客体与主体需要的某种肯定意义;C.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是形成价值关系的前提;D.价值不能考察人生价值16、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高校教师应该有怎样的伦理向度()。DA.增强理性能力;B.改变情感倾向;C.端正价值导向;D.以上都是17、被称为“新科技时代的伦理”或一种超越了传统伦理学的“新伦理”的是()。BA.制度伦理学;B.责任伦理学;C.美德伦理学;D.个体伦理学18、关于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DA.行为的目的是行为的具体原因,没有目的就没有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指行为本身的目的;C.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也指行为者的目的;D.教师道德行为的两种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致的19、法国的J·埃吕尔说:“技术的特点就在于它拒绝温情的道德判断,技术决不接受在道德和非道德运用之间的区分相反,他旨在创造一种完全独立的技术道德。”埃吕尔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A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20、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是()。CA.都是由国家颁布实施的;B.都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C.都对个人行为有限制、约束的规范性功能;D.一旦违反,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21、教师伦理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