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发声技术发声指气息通过气息通路,冲击声带,调动其他各发声辅助部位,发出声音或说出话语来的操作。发声是教学用嗓技术的关键,用气是为了更好发声,护嗓也是为了更好发声。发声质量受声带和发声辅助部位的生理结构影响,也受操作技术影响。有高质量的发声操作,才可能使教学信息从口头言语这一渠道中准确、清晰、轻松、美感地传递到学生的听觉和大脑之中。教学发声技术指标及解析1、共鸣效果共鸣即强化声音共鸣效果,使声音响亮,富有弹性和深厚感,悦耳动听。口腔、喉腔、鼻腔等三腔为声音的直接共鸣器,加之胸腔、颅腔的有力辅佐,合为五腔。气息颤动声带以后发出的声音,在这三腔以至五腔里产生共鸣,得以扩大。故五腔活动控制得好,就能使声音响亮,富有弹性与深厚度。其规程要领是:其一,张口,扩大口腔空间,发声部位后移;喉头放松,头端颈松,让声音在喉腔与鼻腔之间畅通无阻;让气流从鼻腔流出,而不是从口腔流出;软胯下垂,舌根放松,三腔共鸣融为一体。其二,气扩胸腔、上颅腔,配合三腔共鸣。其三,控制调节气息和声调,使声音留有柔韧性和弹性。2、音高音量调控调控即将音高和音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以达到符合语气操作的相关技术要求。3、生理部位协调各生理部位协调即发声时各有关的器官等生理部位能与发声的相应要求相适应,能达到协调一致。发声技术训练和案例诊断与评析,可参用如下评价指标进行评分(表4-2)。教学发声技术训练与评析1、韵母夸张选择韵母比较响亮、音节较多的成语或词组(如:山河壮丽、乘风破浪、汪洋大海等);也可选择短诗,运用共鸣技术作夸张韵母、分解语词的慢速发声朗读。2、声母夸张。夸张如下音节的声母发声:da-ta-na-ga-ca-cha-za――zha。发声母时要“弹”出去,有意夸张声母,发音要响亮,先慢后快,重复数遍。此训练有助增强声音的弹性。3、音高控制以50~80米远的一个目标为假设呼唤对象,向对方呼告一句话或一件事。要求:音高而不喊,同时做到声大而不吼,气足而颈不屈。4、音量控制假设站在讲台上,讲台下是50人,100人,300人,500人??各讲一段话,以自耳监听调节,控制音量,以在坐的每一个人都能听清信息为限。5、低调讲述面向全班学员,用低声调(低沉调)讲一个故事。要求做到:音低字沉,音低但不弱,字沉但不浊,音虚但力不散,有内在力度。6、“咽音法”“咽音法”即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发音方法,这种方法使许多歌唱家突破高音,改变了嗓音嘶哑状态,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但作为发音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凡用嗓职业,例如教师都可充分吸取其发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领,以矫正发音坏习惯,提高各生理部位协调活动力,提高发音规格,治疗嗓音疾病等。咽音法共有十八种方法要领,教师口语发音训练可采用的有三种:a.张大口发咽音。用隔肌加压,用大气息,保持大声量。b.突唇发音。双后向前喝成鱼嘴,用腹式呼吸,上嘴唇向鼻尖突,发出刺耳、响亮的声音。C.选择咽音成分很浓的母音,如绿、丽、玉、捞、漂、野玫瑰、爱、陆、号等哼歌、喊嗓,气息从腹部出,腹与额头相连一线,感觉音从额头中部发出。发音力求准确。7、打“嘟”先用气息吹动嘴唇,但不出声;再用气息吹动嘴唇,气息束变成声能,与声带一起发“嘟嘟??”声,音位感觉要高。此训练可锻炼发声的稳定性。8、舌肌训练分四步进行,第一,舌尖抵上齿龈,往后舔上颏;第二,舌尖抵下齿龈,用拱起的舌背舔上齿背;第三,舌尖用力顶左腮、右腮;第四,舌尖尽力舔鼻尖舔嘴的四周。舌尖是功能很强的语音器官,舌尖灵敏,在口内活动幅度大、速度快,才能保证吐字清楚。9、下巴甩动训练下巴与舌头放松,舌头伸出向上自然卷,甩动下巴和舌骨(在喉头舌根部)10、唇肌训练大声读:乒——乒——乓——乓、劈——劈——啪——啪——。要领是口腔张大些,舌根不要隆起,避免出现鼻音而影响共鸣。11、软腭训练大声读:“丁——丁——当——当”、“轰——轰——隆——隆”等能锻炼到软腭的象声词。12、含水讲话含一小口水,不能太多,向别人说一件事。此练习的目的是培养控制口沫的能力。由于发声技术的特殊性,对有关案例的诊断与评价需到现场实境中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