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秦帝国的扩张VIP免费

大秦帝国的扩张_第1页
大秦帝国的扩张_第2页
大秦帝国的扩张_第3页
大秦帝国的扩张春秋末期,吴国的兴起以及“三师疲楚”之计的施行,使得楚国在与吴国的长期拉锯战中,国弊民疲,自顾不暇,后来更有吴军袭破楚都,重创楚军,令其大伤元气,短期难以恢复。更重要的是,中原霸主晋国内部的六卿斗争,大大地消减了其固有势力,而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其任何一方的实力均无法与昔日的晋国相提并论,客观上又为秦国消除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对手,将列国的实力再度拉为均势,中国历史也由此步入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雄争霸的格局就此形成。然而,这七雄之内首先崛起、打破列国均势的并非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而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新兴诸侯强国魏国。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西东部及河南中、北部地区,建都安邑,其建立者文侯魏斯非常重视人才,任用于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在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日益富强。特别是,名将吴起为魏国打造了一支天下闻名的精锐——魏武卒。据《荀子•议兵篇》记载:吴起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并且到达战场后,能立即投入战斗。同时,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通俗地讲,魏武卒是一支具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从实体到精神,其强悍的程度均是当时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由于国家战略的需要,魏国欲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的河西之地。为此两国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魏秦河西之战”。周威烈王七年,魏国大将军吴起受命向秦国发动攻势,首先在河西少梁修筑城池,秦军见形势不利,立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交战中,魏军以一部作为正兵抗击秦军进攻,并以另一部作为奇兵奔袭秦军两翼,大破秦军。取胜后的魏军并没有忙于追击残敌,而是继续筑城,囤积粮草,蓄势再战。秦军只得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西扩张。在经过充足的准备后,魏军于周威烈王十三年再次向河西秦军发动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附近,大败秦军。十四年,魏文侯不给秦军以喘息之机,又命太子击率军连续作战,攻克繁庞,驱其民而占其地。十七年,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以扩大战果,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临晋、元里两邑,并在临晋筑城。十八年,魏军复克洛阴、邰阳两邑,亦在洛阴筑城屯兵驻守,尽占河西之地。秦军则退至洛水沿岸组织防守,并筑重泉城以阻止魏军继续西进。魏武卒属于重步兵,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突击能力强,但美中不足的是作战突击距离较短。故而,河西之战中魏将吴起采用了先建立前进基地,再大举进攻,后不断移民屯田巩固根基,步步为营,不断蚕食的策略,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卒奔袭能力的同时,通过建立城池兵站的方式,降低士卒消耗,弥补了步兵机动距离短的不足,成功地实现了进攻河西之地的战略目的,用攻城掠地的形式彻底的改变了整个春秋时期的战斗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魏文侯还令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上郡。至此,魏国完全控制了西北地区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独擅关东之利,利用地理优势控制秦国同中原的交流,从中攫取暴利。河西之战可谓是秦国建国以来少有的丧师丧土的惨败,且魏国势力蔓延至河西地区对秦国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士兵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12石)、同时携带三天军粮,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并享受优厚待遇。吴起率领魏武卒征战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小学资料+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美课件,值得下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