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识读地形图复习课件 人教版 课件VIP免费

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识读地形图复习课件 人教版 课件_第1页
1/46
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识读地形图复习课件 人教版 课件_第2页
2/46
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识读地形图复习课件 人教版 课件_第3页
3/46
识读地形图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图的识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山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地面高度海拔相对高度一、等高线地形图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等高距:等高线绘制130120120110100等高线地形图120120130110100等高线的特点:1.等高线一般是闭合的曲线.(除断崖外)2.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等值距高度一样.4.分布密集—坡度陡分布稀疏—坡度缓3.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AB55、等高线疏密程度表、等高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示数值变化快慢202030100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等深线:标注数值—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陡缓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鞍部山谷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闭合曲线中心(点)等高线向山脚突出(线)等高线向山顶突出(线)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山顶山脊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陡崖鞍部山地:山地:盆地:盆地:山脊:山脊:山谷:山谷:常见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高线特征高度地表起伏程度中间疏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较高超过500米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无一定标准200米以下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坡度平和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广阔较高超过500米等高线相关知识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1)示坡线: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形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盆地山脊2.等高线图的识读四周低四周低中部高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度向外侧降四周高中四周高中间低间低示坡线在等高线内示坡线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侧,坡度向内侧降从山顶到从山顶到山麓凸起山麓凸起高耸部分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分水线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谷鞍部峭壁陡崖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山脊之间山脊之间低洼部分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叫集水线相邻两个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山顶之间呈马鞍形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线最高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称悬崖或陡崖例1“:下图是四幅等高线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D(2)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火山例2: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A.aB.bC.cD.dCA例3: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④A3、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①读两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两点均在等高线上两点不在等高线上例4: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1)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2)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QD.P、QCA断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等高距为h。则:②有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识读地形图复习课件 人教版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