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主备人:孙军审核人:焦晓妮2014年9月8日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体系:地球自转特征---地球自转的意义考点要求:1.地球自转特征2.地球自转的意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设计定义:产生昼夜交替[活动1](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2)阅读课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24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6371km),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②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北纬600各点的线速度是,③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3)归纳地球自转的特征,完成表1-2-1:表1-2-1地球自转的特征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时针方向旋转周期1个恒星日,即,转过角度为360°1产生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偏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区时计算:各时区都以作为该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小时,东边的时区较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偏昼夜交替的周期:小时方向:围绕地轴自向,周期:约为速度:角速度:除外,其他各点都相同,约为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线速度最大地球的自转特征意义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主备人:孙军审核人:焦晓妮2014年9月8日速度角速度除外,均为15°/小时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自向递减,最大[活动2](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线),可以发现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线和昏线附近的昼夜交替状况,观察相对地球仪上某一静止的点,晨昏线不断向移动,据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约为小时),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对地球生命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活动3]搞清经线,经度,经度的划分,纬线,纬度,纬度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区时的计算。教师提问:①全球共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度;如中时区范围是,东西12区范围是。②每个时区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小时,每往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③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o经线为基准)时,向东跨越日界线,必须将日期1天,反之则1天;但东、西12区钟点相同,因此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4)实际上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例如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区的区时,即经线的地方时,称为。[活动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1)规律: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侧偏转,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方向偏转。如长江南岸有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等地形,说明(南或北)岸冲刷显著。(2)动手做:在洗碗池里先放满水,然后拔出池底的塞子放水,发现水池中水呈时针旋转。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活动5]地球在一刻不停地转动,但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的自转?【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图1-2-3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主备人:孙军审核人:焦晓妮2014年9月8日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A.23小时56分4秒B.24小时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D.24小时4分56秒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4.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5、图1-2-2中的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