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能通过仔细观察课文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的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出示PPT中的沙漠图二、学习第二段:1、请打开书,你能从第二段中,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吗?(出示: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笼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什么叫“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土地荒凉、贫瘠。这里毛的意思是: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突出沙漠的特点。2、但是不毛之地中奇迹般地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这绿洲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这绿洲是怎样的呢?请用第二自然段的两个词语概括。(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人们更喜欢哪幅画面,无限向往地读这段。出示PPT中的迪拜美景图。引读:原先这里是——,现在这里——像迪拜这样的城市只有一座吗?从哪里看出来的?3、学到这里,你们脑中有没有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质疑: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怎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绿洲的?【设计理念】以读促讲,在读中对比,形成反差。三、学习第三段沙漠和绿洲有着天壤之别,阿联酋人民是怎么做到的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阿拉伯的朋友们是如何给我们介绍的,指生读:出示:①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②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小结:正是因为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辛勤培植和精心侍弄花草树木,沙漠中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正因为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阿联酋人民分外爱护一草一木啊!很多阿联酋的人民也在默默地保护着这样一片得来不易的绿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让我们一起去体会阿联酋人民的细心,齐读。【设计理念】初读整体感知。四、从“代价”入手,品读全文。1、“代价”什么意思?(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和精力)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想阿联酋人在种植花草上花了哪些代价?又是多大的代价?在相关词句边作上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出示自读要求。2、交流:第3自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抓住“培养一个孩子”来体会。(联系实际让学生算算帐)爸妈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培育我一个人,而阿联酋人培养一棵树就花费这样大的代价。不惜一切代价。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来算一笔帐,在我们城市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至少需要五万元。照这样算,如果一个中心公园有5000棵树,平均每棵5万元,那一共就是:5万×5000=(学生回答:2.5亿!)可是,除了树,还有花、草,要花的钱还远远不止这2.5亿!还要更多更多。“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抓住三个动词“买来”进行理解。种植树木的一切都要买,更能反映改造成绿洲的艰难与代价高昂作者用了三个“买来”,你觉得他们仅仅是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吗?他们还买来了什么?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买来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希望、买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买来良好的人类生存的环境)“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抓住动词“挖去”、“填上”、“埋下”“输出”和“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等词,引导学生谈感受。概括分析:是阿联酋的人民花费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与精力才把沙漠改变成绿洲的。挖去、填上、埋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纵横交错、源源不断”水虽然是昂贵的,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花草树木的浇灌。3、阿联酋人民真了不起,他们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