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 篇 基层干部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过去三十多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两项控制农作物病害技术,可减少 60%的农药使用,并增产 20%,这两项技术造福了上亿农民。2015 年,60 岁的朱有勇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带领澜沧直过民族拉祜族农民走上生态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之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用科技改变贫穷。 院士做扶贫,得先把自己变成农民。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种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发展林下经济。用科技的力量带动和改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面貌,让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今年 10 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指导澜沧村民种下的林下三七,在大塘子村竞卖会上卖出了鲜品每斤 1050 元的价格,换算成干成品约 8400 元/公斤。而这个月,农民院士朱有勇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电商学员,来自澜 XX 县区 20 个乡镇的 60 名学员,将在半年内参加 3 次集中授课。这是中国工程院澜沧科技扶贫继技能班之后,首次引入电商课程,以实现从农产品种植、养护、收获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扶贫新尝试。朱有勇说:现在越来越喜欢在下面扶贫。都不愿意到昆明了,总想在村子里面。 澜 XX 县区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 79%,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为了让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国工程院从 2015 年开始结对帮扶澜 XX 县区,经过对澜 XX 县区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当地农民可以因此脱贫致富。朱有勇告诉记者:种蔬菜、种土豆、养猪、养鸡,一百天左右可以见成效,让拉祜族同志马上见到效果,一个冬季一户农户种上三亩五亩冬季马铃薯就直接脱贫了。 直过民族贫困的根源之一是当地落后的观念,朱院士团队的到来,无异于对症下药。澜 XX 县区扶贫办副主任杨凯说:素第 1 页 共 7 页质性贫困是制约我们最大的问题,贫困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一直都发挥不出来。中国工程院来了以后,让我们解决素质性贫困有了突破口,老百姓生产生活技能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根本改变。 院士、专家的亲身示范和实实在在的收成让当地群众焕发出好学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朱永情说:以前七八点钟都没有人起床,现在一个看一个的,你一个人睡懒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