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祝榆生事迹观后感5篇VIP免费

祝榆生事迹观后感5篇_第1页
祝榆生事迹观后感5篇_第2页
祝榆生事迹观后感5篇_第3页
祝榆生事迹观后感 5 篇 第一篇:祝榆生事迹观后感观后感 11 月 7 日上午,全体入党积极分子一起观看了央视《大家.99 式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栏目,以观看视频的形式让我们对祝榆生同志的生平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 投军报国,武器试验痛失右臂 1937 年,抗战爆发,国人抗日救国的热情高涨。年轻的祝榆生当时还是一名银行职员,他毅然放弃“金领”工作,决心投军报国,考上了黄埔军校。1938 年 1 月,他进入抗大学习军事,同年 10 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抗大后不久,祝榆生如愿以偿地被派往了抗日前线,成为八路军 115 师的一员。当时,与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相比,八路军的武器十分落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刻苦钻研军事装备技术,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了 20 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 1948 年 1 月,在一次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30 岁的祝榆生身先士卒,只身排除火炮故障,不料炮弹突然爆炸,他从此失去右臂。这给他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他默默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乐观前行,继续自己深爱的军工研究工作。 三顾茅庐,66 岁老人结缘三代坦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适应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需求,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确定了四项国家级重点装备研制项目,三代坦克是其中之一。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相中了祝榆生,为此三顾茅庐。 选择祝榆生担此重任的原因有三: 一、祝榆生打过仗,知道部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二、他参与过大量武器装备改进工作,经验丰富; 三、一生坚持学习,学识渊博。 凭着对国家军工事业的一腔热血,祝榆生毅然重出“江湖”,人生经历也走向巅峰。80 年代中期,我国兵器工业的基础尚远远地落后于美苏等发达国家,在设计能力、工艺水平和工艺装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国此前研制的 59 式坦克、第 1 页 共 17 页69 式坦克等,尚处于仿制阶段,没有独立自主研制坦克的经验。此外,由于受到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兵器工业系统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行业亏损,科研工作举步维艰。要在这样的基础上研制出匹敌西方的先进主战坦克,困难可想而知。祝榆生所承担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科学决策,打造世界一流坦克 白发苍苍的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赶超时代的勇气,表现出了过人的技术决策能力;在他的带领下,99式坦克的研制团队,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作风和创新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海无涯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事业,爱好互联网行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