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蚂蚁金服》有感——迭代与重生 卢伟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进入小微金融领域,传统银行面临的不再是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客户可以做的问题,经济下行加上互联网金融的蚕食,从五大行、股份制到城商行、农商行都在抱怨获客难的问题。为了帮会员单位排忧解难,市银协组织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专题培训,笔者有幸参加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出发。前半场下来感觉没听到重点,到了后半场才明白“功夫在诗外”,培训的核心目的就是给我们这些传统金融从业者洗脑,打破思维中的条条框框,积极拥抱互联网。整体上洗脑还是比较成功的,回来路上我就买了本《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才有了现在的读后感。 从最初作为淘宝担保交易流程的支付宝到今天发展为拥有数以亿计的客户提供支付、理财、信用、保险及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蚂蚁金服生态帝国,蚂蚁金服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经历了曲折和困境,都是一次次克服困难、重塑自我的过程,有对机遇的准确把握、有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有深刻自省和及时纠错的勇气,其背后则是强大且充满活力的企业组织、互联网企业特有的创新、冒险基因和企业价值观。 一、从担保交易到支付宝 淘宝网最早做的是 b2b 业务,为应对 ebay 进入中国后的竞争,马云开始构思 c2c 业务,想拖住 ebay,谁都没料到这个被动的应对之举造就了支付宝。淘宝早期业务都是同城进行了,线上下单,线下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弊端很明显——做不大。若想发展壮大,就要在买家和卖家建立信任关系,经过无数次的苦思冥想,阿里人想到了担保交易,阿里平台发挥担保作用,而支付宝就作为提供担保支付服务的工具应运而生。 金融的本质是基于信任的交易,阿里这些年轻人无意的探索触碰到了金融的本质。马云曾坚信随着支付宝的普及,终有一天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我们在感慨“没文化真可怕”之第 1 页 共 13 页余,更敬佩他的超前眼光和过人智慧,或许在那时他就预见到支付宝不仅仅是支付宝,终会成为一个金融帝国。 从银行的专业角度讲,支付宝账户不是合法的银行账户用阿里人自己的话说是虚拟账户。非银行账户不应该有存款、转账、支付的功能,尤其在实名制之前它都不能算一个合法的个人支付工具,但正是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的虚拟账户救了蚂蚁金服的命。应该感谢 XX 省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包容,所以北京和上海出不了马云,对民营经济最具包容性的浙江做到了。 二、“出淘”,到市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