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VIP免费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_第1页
1/15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_第2页
2/15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_第3页
3/15
在“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中”追求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开展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如何让课程资源在整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的教学设计等方面体现有效性,发挥其最大效益是一个关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可以丰富目前课程的资源内容,又可以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同时,课程资源的整合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因此,我们着力研究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问题,引导教师关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实效性服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经历了近三年的研究,《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课题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长与进步。现就近三年的研究实践与收获、成果与反思作一总结报告。一、 研究背景及立项情况《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2007 年起步于校级课题研究。当时的研究人员为本校品德课程“朝花夕拾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共六名。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申报并通过了常州市级课题中期评估,于 2008 年 4 月获批为常州市级立项的重点课题。随着 2009 年 1 月常州市品德课杨文娟名师课题组的成立,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人员发生了变化,由来自常州市八所小学的十名课题组成员担任了课题组成员,他们分别是:常州市实验小学的万蕴慧、高娴、倪雪莲,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邵沪杰,常州市天宁区解放路小学的张羽、中山路小学的王芬,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的沈丽亚,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霍晓玲、芙蓉小学的陈丹君以及金坛市河头小学的贺国财。他们都是所在学校喜欢并在品德教学中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青年骨干教师,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准备了人力资源。两年多来,所有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确立的相应子课题扎实开展工作,提前完成了研究任务。二、 课题研究情况综述2008 年 4 月,根据市级课题评审组专家的意见,在确立为市级立项重点课题时课题组及时调整了研究内容、方法、方向与目标,也明确了各个研究子课题及研究人员。(一) 研究目标、研究视角与重要观点1. 小学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与本课题研究的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