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生的转化案例何凡关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案例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载体,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对“问题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指导,心理上辅导,行为上引导”,与“问题学生”“同学、同乐、同玩、同忧”,善待“问题学生”,就能达到使之获得最大限度转化的目的。如果按以往的说法,李雨寒确实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问题学生”,也是班级中较让人头疼的一个。开学初,我就注意到了他的表现:品行表现:他虽未出现过大的违纪事件,但纪律观念不强,行为习惯不规范,做事马虎、拖拉。”学习成绩:一般处于班级下游,语文较差。学习习惯:课堂易分心,脱离老师要求;作业经常完不成(尤其是语文作业),书写很乱。生活自理:生活上一些小事不会做或不认真做,生活有时没有规律。心理适应:与父母沟通有问题,不能配合家长的管理,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个性表现:在老师面前不爱说话,但是与同学交往却没有问题,就是爱恶作剧。开学三个多月,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和努力,李雨寒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下:品行表现: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基本消除违纪现象,行为习惯基本达标。学习习惯:课堂除偶尔分心外,通常能坚持认真听课,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作业不完成的情况较少。学习成绩:虽然成绩有一定的波动,但进步也显而易见。生活自理:已经能较好的做好个人卫生。并且能帮助班集体做一定的环境保洁工作。现在的李雨寒确实比刚进入初中时改进很多,这不光是班主任的体会,也被其他老师、家长和全班同学所公认。二、实施转化措施: 李雨寒同学的转变,内因当然是最根本的原动力,但老师的帮助和开发也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在李雨寒同学转化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帮助和干预的措施:1、发现闪光点,扬起希望的风帆。虽然李雨寒“缺点”满身,但也有闪光点,那就是劳动表现好。发现这个有点后,我在全班里好好表扬了他的劳动表现,并在学生中为他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交给了他一个任务:帮助班级管理空水瓶的回收和利用,他非常认真地答应了,而且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