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心得体会:把握底线有守有为 圣人说:四十不惑。然而人到中年,反倒觉得困惑和迷茫不减反增。如一首歌中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人生中不同的阶段,从事不同的工作,身处不同的境况,不免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每个人就象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就难以功德圆满。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面对问题和考验,唯有心中有底,才能行事有度,处变不惊,见招拆招,逢凶化吉。反之,则会浑浑噩噩,手足无措,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心中有底,首先是指做人做事要有底线。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保护唐僧,用金箍棒为其划了一道避魔圈,只要唐僧不踏出这个圈子,妖精就奈他不何。为人处世的底线就是我们的护身符、避魔圈。唐僧之所以遇险,就是因为他为妖精所蛊惑,是非不分,踏出了避魔圈。在党校学习时,有一位省高院的同学谈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与一位落马高官谈完话后,那人感叹,要能早与你认识,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同学心想:你当时位高权重,眼中又何曾会有我这样一号人物。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如果当初能恪守底线,有所敬畏,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常言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其实胜也好,败也好,不求闻达,但求心安。守不住做人做事的底线,也就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 心中有底,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当面对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因为千头万绪,难以面面俱到时,不妨先给问题的解决划个底线,确定一个起码的要求和安全的界限,只要问题的处理控制在这个界限内,就能确保不会有大的偏差。 例如,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会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如果别的小孩和自己的孩子起了冲突,如何教育他去正确处理。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还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或者是向老师和家长求助。似乎怎么处理都有不妥之处,怎么引导都可能会造成误导。我也很为这个问题纠结。直到一次参加家长会,第 1 页 共 3 页孩子的班主任说:我要求孩子们打闹时,不能打头,只能打屁股。正是这番话启发了我。于是,我给孩子定下了三个原则:第一,你不能欺负人,不能恃强凌弱;第二,不能对别人造成伤害,不能打别人的头,不能用棍棒、石头等一些危险的东西打别人;第三,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对方如果有危险、过激的举动,要赶紧躲开。通过这样的三原则,为孩子处理打架问题划定了一个可操作的、较为安全的界限。 诸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