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学学学第 1 课时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刘成章”的名言、诗句和故事:示例:故事: 刘成章自幼在祖父的指导下临习颜、柳碑帖。 1966 年文化大革命时,因长期停课,刘成章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经常来宿城拜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梅雪峰老先生,让梅老先生批改毛笔字,梅雪峰先生教其从颜真卿《多宝塔》、《颜勤礼碑》学起,然后再学王羲之、赵孟頫( fǔ )、米芾( fú )、文征明、智永诸人名帖。 1968 年起刘成章又先后在陶仲珩( héng )、刘季雨、李百忍三位老师的精心教导下系统地学习绘画、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往来甚密,得到真传。其多次在书画大赛中获奖。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 年出生,1961 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曾任陕西师大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散文》一等奖,首届鲁迅文学奖,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等。安塞腰鼓起源: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般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表演形式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多采用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