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材料分析 从材料不难看出,哲学教授与井底之蛙是对立关系,有着如下一些不同: 首先是所持主张不同。哲学教授认为:任何事物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这一观点绝对、片面。而青蛙则认为:并非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这一观点是客观辩证的。 其次是二人的理论支撑不同。哲学教授讲授理论,大都是空洞地讲解,即便是他的观点,看似依据充分有力,但也缺乏自身实践。而井底之蛙的观点则得力于它的观察与生活经验。可以说,井底之蛙的观点是对哲学教授观点的丰富化。 最后是二人为人态度不同。哲学教授高高在上,对青蛙不屑一顾,充满蔑视,态度傲慢,对青蛙的观点与反问盲目否决;面对权威,井底之蛙富有勇气,据理力争,最终让哲学教授哑口无言,赢得了动物们的一致认同与赞誉。 总之,材料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倾向是十分鲜明、显豁的,而材料的核心含义与主旨也通过最后一句动物们的慨叹语得以揭示,这就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分析此材料,学习分析方法 第一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 1 、教授 2 、青蛙 3 、动物们 第二步:找出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 1 、教授最后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 2 、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 3 、动物们反驳教授。 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论点。 1 、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1 )理论与实践脱离 得出 :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2 )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 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说话过于绝对 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2 、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 ( 1 )勇于质疑。( 2 )敢于挑战权威。 3 、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 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构思提示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