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 RNA 变性沉淀的结果。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6.ABO 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 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 3%称为核右移。15.红斑狼疮细胞 SLE 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 LE 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 DNA 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 a 的过程(简意:即Ⅻ a 激活过程)。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 a 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20.Rh 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 Rh 血型。21.渗透压差 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2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23.肾性糖尿 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24.血红蛋白尿 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