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与伪科学作斗争近些年来,诸如科学算命、特异功能、封建迷信以及邪教等伪科学活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均有所抬头,在我国也是沉渣泛起,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同伪科学作斗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时代的需要。一、发掘教材思想史内容,用唯物史观教育青少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一切都起源于物质。所谓“神”,不过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又知之甚少,在种种自然灾害面前软弱无力,由惧怕、敬畏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偶像。在我国,唯物主义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就认为星坠、日月亏蚀、风调雨顺、怪星出现、四时更替等都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类可以掌握自然规律,使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他认为天没有能力来决定人的贫、病、弱、祸、凶,这些完全是由人决定的; 指出人如果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能做到“天地官( 管) 而万物役”,就能使天地万物为人类服务。荀子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仅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且奠定了我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一书中提出,万物皆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天也是“含气之自然”,因此“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彻底否定了天人感应。他认为:精神依存于肉体,“人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他还一语中的地指出,谶纬迷信都是人们编造的谎言,是“后人诈记以明效验”的鬼话。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以沉重打击。范缜在《神灭论》一书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 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他还把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关系形象地比作钢刀和锋利的关系,认为只有钢刀存在,锋利才存在; 没有钢刀就谈不上锋利。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都论证了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另外,世界历史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素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们冲破天主教所宣扬的“上帝”的控制,认为人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创造业绩,应该相信人的力量。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古代一些思想家对待实际问题都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我们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