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外薪火集》读后感 军训期间懒懒散散也没有读完这本书,今天只好匆忙翻阅,浏览了大部分文章。但多数文章都千篇一律,学习考试受打击,然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不是刻苦学习的心灵鸡汤,而是那煜煜发光的思想火花。 《说点别的》这篇文章讲述了对大学生活的思考,《论愤青精神》则别有一种军人般的热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文章,无不透露出对生活,对人生深沉的思考。学长学姐们都还十分年轻,他们的思想在年长的人看来也许幼稚,但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的风采,敢想敢言。 我便对高中多了一点认识,这是成长的三年,也必定是纠结的三年,思想身体的成长与“痛苦”将比初中更加剧烈。现在,我已经有点感觉到这种碰撞。 关于学习,我看到文章很多都提到各种刷卷子,不免有些失望,这也太功利了吧。但也有学长学姐从大学生的高度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应试。我希望我的高中三年是享受知识的三年,不是一心想着大学的三年。 几乎每个作者都表达了自己的“郑外情感”,但目前来说我还不太喜欢这种张口闭口“郑外人”的风格。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母校情感,我的初中油田七中,古板又平凡,可是想到他,我心里仍然泛起温情。中考前夕,一位高中在油田一中就读的学姐在我们班讲话,一字一句充满自豪,我想不管在哪里上学,都不会后悔。 薪火集里有篇文章说到现在的教育容易使人产生“精英主义”的倾向,需要克服。我觉得说得很对,初中三年让我明白,什么样的同学都值得尊重和学习,无论成绩好坏,优越感会使人被孤立。 可能是一天看太多感到疲劳了,这本书不是很吸引我,但我会把它长久保存下去。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题记 第 1 页 共 3 页 在军训期间,我读完了《郑外薪火集》。读完后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和赞叹,反而有一丝担心——当我面对接踵而至的失败和打击时,我能否坚持自己的梦想。 在《读者》上看到一句话,原句记不清了,大致意思是说只有天才和庸才才不会忧虑,会忧虑的都是在二者之间的普通人。可能这句话有失偏颇,但至少令人高兴的是,我不是一个庸才,更不是一个天才,而是一个会努力而又会犯懒,有点聪明却也会犯傻的普通人,这个定位很让我开心,因为读到了《郑外薪火集》,我明白并不是所有优秀的郑外人都是举世罕见的天才,许多大神也都是经历过失败与挫折,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的“努力的天才”。 在书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很熟悉的名字,有的是老师提到的,有的是父母对我说起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