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这是一本创新实践管理者必读的书,没有心灵鸡汤,没有管理概念的灌输,也没有任何关于创新的速成方法。整本书看完过了七秒钟之后,回想一下,自己只记得其中:企业的没落不是因为管理的问题,而是在面对不连续变化的时候,落伍了。为什么落伍。因为没有看到那个不连续点,即使看到也因为惯性思维错过了。 人的常规认知大多数都是基于经验的累积,它帮助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在《三体》的结尾,人类和三体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对人类不恐惧太阳落下这件事三体人非常的不理解,这就是生活经验带给我们的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会提升我们处理常规问题的效率,另外一方面也成为创新的障碍,就像有人说的“一千辆马车的累积也不可能变成一辆汽车”。 回想 bh 的发展历程,几次大的发展机遇都不是来自对原有产品的改进,而是抓住了广电历史变迁带来的新产品机会,随着新产品的发展,老产品逐步被抛弃。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侧面在验证作者的不连续创新观点。 在面对互联网这波技术浪潮时,我们也思考过,但这次却没有跟上。复盘反思,当年我们也问过自己:可以卖互联网公司什么。也做过一些产品尝试,可是最后都退了回来,没有真正的结果。和之前的几次机遇有什么区别。 1、惯性思维。想用现有的产品卖新用户,发现水土不服 2、资源投入不足。按道理后面的时候,公司规模更大,资源应该更多呀,怎么会资源不足。在公司比较小的时候,一个50w 的项目都会让大家兴奋,拼全力去争取。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同样的一帮人在面对一个旧业务 500w 的项目和新业务50w 项目的时候,原有业务不是说没有进度压力,会如何决策和安排资源优先级。市场的机遇期是有时间窗口的。现在回头看,互联网企业的运维服务模式(服务费+产品在线)与我们现第 1 页 共 13 页在的商业模式比较起来,有不少的优势。 我们也经常遇到各种困惑,例如技术施工维护的苦恼,按照软件工程管理的惯性思维,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这是管理上的问题,我们要改进我们软件质量,提升管理效率。如果按照不连续思维模式,管理效率上的提升还是连续的性的,有没有不连续的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思路吗,如果业务上云,我还需要那么多的技术维护人员吗saas 服务的企业在面对传统服务企业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维护效率上降维攻击的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