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冬事迹学习心得 孟二冬:真正的学者 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我所理解的孟二冬 今天学校授予孟二冬老师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称号,我们作为孟老师的同事,感到鼓舞和骄傲。 孟二冬老师是我们身边的英雄,非常平凡,以至于报上登出他的事迹,集中做大量宣传,我们多少感到有些惊异,有点突然。因为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或重大影响的成就,从不抛头露面,连学术会议都极少参加,甚至可能系里有些老师还不认识他。但你仔细品味孟老师的为人为师,能体会到他在平常生活中呈现的人格的魅力。象孟二冬这样的老师,中文系有不少,在北大许多院系也不少。可以说,孟二冬同志是北大教师群体的一个代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的品格。孟二冬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他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他在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孟二冬的事迹唤起我们重新观察思考北大校园里学者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我想,这是孟二冬的意义。 当前媒体大量报导孟二冬,对北大是好事,但我认为报导宣传应当有度,有北大的特点,有学者的特点,实事求是,不必放大。希望通过对孟二冬事迹的表彰,让外界了解北大,了解当代学者特别是人文学科学学者的状况,同时彰扬北大的正气。 三天前我们在这里开会庆祝北大中文系建系 95 周年,是比较低调的务实的庆祝,没有邀请来宾,也没有花篮标语,但我们谈到了孟二冬,谈到了北大中文系面临的问题与措施。我们把学习孟二冬作为发扬北大中文系系格和学风的一件大事,一种新的动力。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孟二冬的理解,也是我的学习心得吧。 第一,孟二冬是学问中人。 学问对于孟老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恰切地说是“职志”,是他的追求,他的习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精神第 1 页 共 5 页境界。有些人对做学问的人往往不理解,特别对人文学科,认为那不赚钱,没有直接的效益,有什么用。值得把那么多精力投进去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问特别是人文学科已经被边缘化了,现在报考文史哲的学生就很少,很多人都敬而远之。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不可强求的。而孟二冬就以学问为职志,甘于寂寞,专注此道。1994 年孟二冬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任教,住在简易的筒子楼里,生活是非常艰辛的,而且在北大中文系这样的传统学科,职称提升的压力也很大。孟二冬当时年轻,有才华,如果到外面赚钱,或者到某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单位,机会还是不少的。还有某些人是一边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