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开始——发展学生“语言智能”辅导案例 一、发现问题 刚接一个班级的语文课,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了解得还不够全面。一次语文课上,提问学生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自然而随机的,我点到了一个叫莹莹的女同学。本以为优美、清新的文字,由活泼、大方的女孩来朗读,一定会创设出一种别样的美。可是,莹莹同学极不爽利地站起来后,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句就进行不下去了。只见这个小女孩眼睑垂得低低的,小脸憋得红红的,小手攥得紧紧的,身体微微颤抖,我知道这是紧张所致,我还以为这紧张是来自于我这个新老师呢,就轻声告诉她:“没关系,别紧张,继续读下去。”不料,却见她眼里的泪就着脸上的汗一并往下流,听我让她继续读的时候,她竟然抖得越发厉害,并且几乎张不开嘴说话了。见此情景,我忙让她坐下了。 二、分析问题 课后有其他同学告诉我,莹莹上课一直是这样,一说话就紧张得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无论造成“莹莹现状”的缘起事件是什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她的紧张都应该是来自于她那丧失自信的内心。尽管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在 8 到 9 种以至更多种智能中,有些智力呈现非常发达,有些智力表现一般,其余还存在多种稍欠发达的智力,但是,从我们教育的意义来说,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不在于智力是“一元”还是“多元”,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开发人的潜能的途径和方法,更何况,加德纳理论还认为“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智力,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充实和指导,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使所有的多项智力达到一个适当的发展水平。 不能因为莹莹同学在课堂上读课文的表现,就完全否定她的“语言智力”的存在,况且,作为基本技能的交际、交流、表达,在人一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是何其重要啊。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帮助莹莹同学发展语言智力,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实践过程 (一)让微笑送出一份安全对待莹莹同学,我跳出常规,没有如通常的做法找她谈心,因为刻意的关注会给敏感的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我担心单独谈心会给她带去紧张。我首先不动声色地为她创设一份轻松气息。 无论何时何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只要有和莹莹四目相对的时候,我都能确保自己送给她的是一张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尤其是课堂上,提问别的同学时,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候的成功或失误,我都不忘记关注一下安静地坐在那里的莹莹,我用眼睛和微笑告诉她——读课文是多美的事啊,你看其他同学问题回答得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