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教师的启发、鼓励、点拨,还包含着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课堂的动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问置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呢?现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一、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下”概念时,先投影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很好,每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师边说边投影出示小动物(小鸟在树枝上,小松鼠在树杈上,小兔在树下)。学生抢着要回答,整个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抓住这一契机,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这三只动物谁在谁上?谁在谁下?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二、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学生对自己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