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王均辉《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认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承担着小学生科学启蒙的任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其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何解决这些困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一)实验教学需要和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施不够完善之间的矛盾。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观察、实验、制作又是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实验教学需要与仪器现实条件的矛盾逐渐凸现并日益突出:仪器设备不足、实验组数较少、实验只能以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一组的多人组合方式进行……多种原因造成实验难以开展。关于仪器设备配备不足,有赖于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完善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建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配备的目的就是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仪器设备的不足也让一些教师借机找出借口,让许多仪器原封不动的闲置在仓库中,推说没有设备难以开展实验教学。“宁可用坏,千万不要摆坏”。一些实验器材就是在仓库中闲置而失去了价值。“用坏”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发挥了一定的效益。因此学校更要抓好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工作,让仪器设备物尽其用。另外,教师也可自制教具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替代进行试验,以降低实验成本,缓解教学仪器短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的、容易得到的废弃物品,如用旧灯泡作烧瓶、小墨水瓶做酒精灯、废纸盒、铁丝制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杯作量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创造,不仅给学生实验带来方便,而且还节约开支、变废为宝、“小材大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体验了科学的创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品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教师教学观念的偏颇(1)注重知识传授过程,轻视实验教学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多以讲授为主,“画实验”、“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替代了学生的动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