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刚进校门不久,处处依赖老师,事无巨细都要向老师报告,并渴望老师帮助解决。班主任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不停地忙碌穿梭,像“全职保姆”一样忙,像“清洁工”一样累,像“法官”一样总有处理不完的“案子”。每天,你的嗓子都说哑了,可学生行为却丝毫不见起色。其实,此类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低段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我们希望“人人都是班级管理中的小主人”。但对于一群刚从以玩乐为主的幼儿阶段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讲这些都是空谈,而这也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其实,如果我们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能让这愿望成真。低段班主任如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呢?谈谈本人在工作中采用的一些策略。一、准备:学习规范儿歌,初步渗透自主管理思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我便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个方面编写了一套《学生自主管理儿歌》。如要求学生认真做两操,我编写了这样的儿歌:“集队时,静齐快,两操时,认真做;动作到位锻炼好,身体健康才幸福。”如候课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教室。小手放放好,小背挺挺直,双脚并并拢,静静等老师。”这些儿歌,明确了自主管理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了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从而让学生对基本的制度、守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儿歌,无疑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愿意接受并最能理解的形式。在诵读中,孩子们逐步领会了其中的内容。学习这些“规范儿歌”,能使刚入学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这是他们进行自主管理的必要准备。二、启动:制订阶段目标,逐步培养自主管理意识学生初步懂得了规范的要求后,接下来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阶段性目标。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引导他们共同制定班级学期目标,那是不可能的。班主任要起到引领作用,自己要明确本学期班级要达到的学期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学期目标,确定各阶段目标。各阶段目标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按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习惯方面进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