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桥】2016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精练 12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A.政府禁止买卖粮食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私营企业纷纷涌现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20 年”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故选A 项。2.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解析】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是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哈默博士“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由此可知,A 项正确。苏俄时期,美国等国推行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B 项错误。“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史实,C 项错误。 D 项不符合史实,当时苏俄受美国敌视,D 项错误。3.1931 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 1/3,1932 年上升到 50%左右;1932 年约有 1 700 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B.苏联 30 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与美国经济建设的阶段特征。30 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大量工人失业,而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已经抓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题干现象正是这一阶段特征的表现。A 项“先决条件”说法错误;B 项“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说法错误;30 年代是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已被废止,C项排除;题干反映了苏联大量进口机器设备与大量美国工程师在苏工作的现象,说明的是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积极利用西方技术,D 项正确。4.1929 年 11 月 21 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