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简述1、简介分析哲学(Analyticphilosophy)分析哲学是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或思潮,主要包括逻辑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见日常语言哲学),也包括批判理性主义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不属于这些支派的分析哲学家。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剑桥,本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哲学界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它与科学哲学构成了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它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语言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哲学家看来,二千多年来,科学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步,而哲学几乎在原地循环,哲学的落后和科学的进步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哲学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1、科学的理论是可以公共地检验的,而哲学的理论不能被大家检验;2、科学的语言是可以互相交流的,而哲学的语言不能被大家都理解;3、科学的方法确实可靠,而哲学的方法玄虚混乱。因此,分析哲学认为:要推动哲学的发展,就必须发扬科学的这三个方面的优点,排斥哲学的这三个方面的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原来的那种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不应成为科学的皇后,而应成为科学的奴仆,哲学应为科学服务。具体地说,哲学家不应去创造一套独立于科学之外的或凌驾于科学之上的体系,而应把自己的研究范围限于对已经提出的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楚其中哪些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语言的特性和研制理想的语言,以及完善科学的方法。2、发展历程分析哲学的基本思想最初见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G.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它继承了D.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A.孔德、E.马赫等人的实证主义传统,是在当时兴起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在英国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一种反抗。其创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国的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G.E.摩尔、L.维特根斯坦等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的头十年,这是分析哲学的形成时期,以弗雷格的逻辑思想、摩尔与罗素等人反叛绝对唯心主义和提出哲学但分析方法为标志。第二阶段发生在20年代至40年代,这是分析哲学得到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也纳学派的形成为标志第三阶段是50年代以后,这是分子哲学从欧洲大陆移师美国之后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分析哲学开始从鼎盛走向衰退的阶段,主要以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为标志。3、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LudwigGottlobFrege,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1848年生于德国的魏玛,父亲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1869-1871年间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后转到哥廷根大学,1873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返回耶拿大学任教,1879年起担任数学教授,直到1918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概念文字》(1879)、《算术的基础》(1884)、重要文章《函数和概念》(1891)、《论概念和对象》(1892)、《论意义和意谓》(1892)。他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使高斯以来建立的数学体系更趋精确和完善,确立了算术演算的基本规则。他的数学哲学基于三个主要原则,这也是他毕生遵循的哲学信条:1、否定数学来源于经验,强调数学真理的先天性;2、数学真理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基于数学的非经验基础,而客观性是思想的必要条件;3、一切数学最终都可以化归为逻辑,数学概念可以定义为逻辑中普遍要求的概念,数学公理可以从逻辑原则中得到证明。从这些原则出发,弗雷格认为哲学首先必须是一种逻辑,是一种对思维的逻辑表达,是一种建立在意义理论上的真理理论。而对语言意义的分析就是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他对哲学任务的这种重新规定,标志着当代分析哲学的开端。弗雷格最初对分析哲学的影响是他的反心理主义观点。在《算术基础》中他提出哲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