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十中学习心得 “第二届全国中学同课异构现场研讨会”观摩心得 2013 年 11 月 22 日,我们一行 7 人跟随赵主任来到 XX 省第八十中学,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学同课异构现场研讨会。一直以来,没有到 XX 县区以外其他学校听过课,这次能够有机会走出去,而且是到北京比较好的八十中学听课,我感到新鲜又充满了期待。感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十分珍惜。 此次活动让我领略了不同教师的风采,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受益很多。在此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我主要听了三节高一历史课:三位教师分别来自北京昌平二中、北京八十中和北京日坛中学,主讲岳麓版必修 1“第 17课五四爱国运动”。三节课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角度与风格:昌平二中张老师,以大量课外材料为依托,问题套问题,环环紧扣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八十中学闫老师,以学生调查问卷为串线点,以认知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为基调,大视角、多角度的运用已学、所学和补充材料,适时到位的发问,启发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教材,课堂生成性很好;日坛中学的孙老师,教学中史实补充详实,注意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接触与沟通,展现了独有的亲和力。 主办方历史组负责人张老师在评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同课异构不是 pk,而是各展风采”。的确如此,三位老师不同建构、不同风格的课,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同时也让我感觉到自己今后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我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改进。 三位老师的课,有很多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过,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比如板书书写不规范、语言不够精炼、教师缺少激情、对教材的处理脉络不清等等,这让我有了一个认识:没有一节完美的课,只有不断改进的课,我们的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 今天的活动,也带给我一些思考。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第 1 页 共 2 页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不再灌输、还原历史、激发思考”。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轻松化,解放教师和学生。如何实现学科特点与教师个人特色、优势和魅力完美结合。如何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等。这些问题是我的困惑,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探索的目标,期盼早日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天日。 王艳羽 2013-11-24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