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祥心得体会 像陈忠贵一样,很多武汉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始于一个响亮的名字——吴天祥。吴天祥曾任 XX 市 XX 县区信访办副主任。数十年来,他先后自掏腰包照顾 30 多名孤寡老人、17 名孤儿,结识了 4000 多个“穷亲戚”。为了救人,他曾 4 次跳入长江。 在平凡的岗位上,吴天祥无私奉献,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他的影响下,武汉三镇掀起了一股“学习吴天祥、争做吴天祥”热潮,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1996 年 6 月,吴天祥所在的 XX 县区信访办成立 XX 市第一个“吴天祥小组”,提出了“学习吴天祥,奉献在岗位”的口号。如今,“吴天祥小组”已遍布武汉的部门、街道、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小组已超过 1 万个,小组成员数十万人,仅 XX 县区就有志愿者11.7 万人。武汉立新中医院院长侯立新,每年都要在社区、工厂、学校免费为群众看病,义诊万人次。环卫工人郭建荣 13 岁的女儿婷婷患有脑瘫,由于没钱治疗,病情非常严重,生活无法自理。侯立新得知后,每周都免费给婷婷做针灸治疗,几个疗程后,婷婷的情况明显好转。51 岁的出租车司机邢刘宝,被人称为“爱心送考大使”。每年高考,他都会免费接送距考点较远的考生,十年不辍。在他的影响下,武汉大通汽车出租公司 30 名的哥集体报名,参加今年的爱心送考。 从 2004 年开始,每逢“六一”,邢刘宝都会为小朋友半价服务。两年前,他又做了块牌子放在车上——“60 岁以上老人乘车半价”。记者问他这样做是不是亏了不少,他笑着说:“既然打出这块牌子,就不能一心想着赚钱。” 一种品格,折射一座城的良心 在吴天祥精神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吴天祥”活跃在武汉三镇。他们一诺千金,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他们大爱无声,用人间真爱,诠释生活的真谛;他们善行无疆,用平凡的举动,帮助老弱病残。2010 年 2 月 9 日,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不顾路途遥远和天气恶劣,赶回武汉给返乡农第 1 页 共 34 页民工发放工钱。然而发薪路上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完成哥哥孙水林“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遗愿,毅然“接力”还钱。“无论多困难,决不拖欠一分钱。”孙东林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折射出这对“信义兄弟”感天动地的义举。 近年来,武汉先后涌现出 8 位全国道德模范、40 多位中国好人、5 位全国优秀志愿者、两个全国优秀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