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 1500 字 喜元 谷歌的佩奇说一款好的产品要像牙刷一样,用户天天用。就像 google 搜索,成为了互联网的入口,人们每天都会用 1-2次。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毫无疑问是微信。作为腾讯的用户,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名为《腾讯传》的书,不由驻足,看到作者是吴晓波,立刻就买下。 《腾讯传》还有一个副标题——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罢此书,再看副标题,其含义遍更了然于心。 如下几点我感受颇深。 1.对产品的理解加强: 首先,我是一名初级工程师,在在研发产品,但是对产品的概念几乎为 0。阅读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马化腾对产品的理解。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大师特落那教学生射箭,到了林子中,问一学生:看见鸟没有。答,看见。又问:看见树林和我没有。答:都看见了。又问另一个学生:看见鸟、树林和众人没有。答:我只看见鸟。 特落那令其射,中。 特落那说,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从 qq 上线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就是那个“只看见了鸟的好学生”。那只鸟,遍是用户。 他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这过程发现问题就立刻解决,是所谓“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他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不同的声音和反馈。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一个“10/100/1000 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 10 个用户调查,关注 10 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 个用户体验。 腾讯的产品可以让用户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产品简单,上手快。qq 邮箱的胜利是来自于开发团队反复使用,添加了很多当时其他邮箱没有的功能,比如超大附件的上传以及发第 1 页 共 3 页送到的标志等。 什么是一款好的产品。对于互联网公司,好的产品是注重用户体验的。一个牛逼的程序员的代码写的很牛逼,可是他的产品别人用起来麻烦,这就只剩下代码圈里装逼的资格了。对用户来说,产品要精致,要能打动用户,在某些需求上能满足用户,而装逼的不愿迭代的产品最终变成了古董。腾讯对用户体验的的管理非常严格,马化腾参与了很多产品的研发过程。 我的工作和互联网的工作有很大差异,更重要的是我的项目不是面对个人的,但同样是用用户需求的。就那对用户体验这点要求,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所以我只是个初级工程师,离产品经理的距离差的很远。 2.对企业管理和扩张的理解: 2.1 抄袭是罪吗。 腾讯是靠抄袭起家的,但抄袭并不可耻。纵观现在的企业,有多少能制造出创新的产品来。更多的还是“借鉴...